安立甘彌撒經

引言(三)禮儀困難

三、禮儀困難

與禮儀本身一樣,禮儀儀式也從未有過獨特的英國或莎霖特色。在西方禮儀儀式被特利騰禮儀學者簡化和系統化之前,只存在著西方禮儀的傳統儀式,以及各種地方中世紀的延伸發展。正如莎霖習例在禮儀程式上發展了許多延伸,它在儀式上也發展了諸多延伸,這些在今天很少有人願意遵循。如果要優先選用這種未成形的英國儀式,誰來將其簡化為可行的現代系統呢?何必費心,既然特利騰學者已經完成了這項工作?

由於安立甘教會中禮儀傳統的中斷,我們的彌撒禮儀處理方式存在廣泛的差異。一些主張只應使用「英國式」或「莎霖式」禮儀的人士,並未意識到所有這些禮儀僅僅是對普通西方禮儀的中世紀延伸或變異,除非經過簡化和現代化,否則實際上無法使用。此外,莎霖禮規處於混亂狀態,除了索爾茲伯里大教堂(唯一強制執行的地方)外,其他地方很少遵循。任何試圖修正和簡化「莎霖」禮儀的嘗試,幾乎不可避免地會達到一種與現今所知的「羅馬」禮儀相似或完全相同的用法。需要考慮的一點是,是否有個人擁有足夠的權威或知識進行這種改編,並將其強加給他人。編輯們拒絕承擔這樣的責任。由於唯一一次對傳統西方禮儀進行簡化和現代化的一致且權威的嘗試是由特利騰學者所做的,大多數安立甘信徒接受他們的工作,不是因為它是「羅馬式」的,而是因為它是我們自己繼承的西方禮儀,被簡化為某種可用的系統。讀者應該意識到,本《彌撒經》的編輯並未試圖「改編」或「改進」這種禮儀,而只是陳述其規則,無論安立甘信徒是否普遍遵循。

在此處指出安立甘信徒中常見的三種違反西方禮儀的做法可能會有所幫助。首先,《公禱書》中有兩條禮儀規則要求神父在擔任主祭時跪下(即在認罪時和謙恭近主文時)。由於篇幅限制,無法充分討論這兩條規則,但應當記住,這些規則起源於「向會眾施行聖餐」的形式,當時這種形式是與拉丁彌撒一起使用的,作為一項並非彌撒不可分割的部分的儀式,而當它最終被永久納入英語彌撒時,其規則並未與彌撒本身的規則協調一致。這不僅僅是西方習俗,而是一個相當普遍(即大公的)原則:神父在彌撒中擔任主祭時絕不跪下。因此,問題在於是否應該嚴格遵守源自禮儀錯誤且最多只有地方性權威支持的規定,還是服從更廣泛的權威。哪一個更為優先?編輯們提出了以下解決方案:由於打千(genuflection)起源並非作為一種崇拜行為,而是表達強烈的誠意和謙卑,並且通常在這個意義上使用【參見整個大齋期使用的大齋首日繼抒詠 (Tract)】,因此這種在認罪時和謙恭近主文時跪下的禮儀指示的目的,似乎可以通過單膝跪拜來達成。

其次,按照安立甘習俗,禮儀的大部分內容在祭壇上是面向會眾誦讀的(例如十誡、所有經課和心中仰望文Sursum Corda),而西方禮儀禁止任何人在祭壇前轉背對祭壇,除非是瞬間的,因此本《彌撒經》提供了指引,使聖品人員能夠遵循傳統用法。

第三,雖然在派立聖品時要求「神秘的」(mystical)靜默,但通常認為在彌撒中「默禱」任何內容是違背安立甘原則的,然而東方和西方禮儀都認可「神秘的」靜默是禮儀必要的一部分,有著數世紀的使用傳統,且應當記住,東方禮儀大部分是使用本地語言的。在這方面如同其他方面一樣,本《彌撒經》僅呈現西方禮儀的傳統。

#安立甘彌撒經 #引言